![]() 碳化硅衬套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碳化硅衬套,包括外衬套,所述外衬套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安装环,多个所述环形安装环内侧壁嵌设有同一个内衬套,所述外衬套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外侧壁开设有上下贯穿且与内衬套连通设置的通孔,所述外衬套顶部固定连接有二级衬套,所述二级衬套内径大于内衬套内径,所述外衬套内部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二级衬套下表面和内衬套上表面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外衬套、环形安装环和内衬套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时,将内衬套嵌设在多个环形安装环的内部,这样使得外衬套与内衬套配合形成双层结构且中间呈部分空心设置,这样可有效减少运行过程中的噪声,便于装置长久稳定的运行。 公开号:CN214331220U 申请号:CN202120118395.0U 申请日:2021-01-18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柴晓明;鞠晓 申请人:Weifang Zhongjia Silicon Carbide Technology Co ltd; IPC主号:F16C33-04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衬套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碳化硅衬套。 [n0002] 衬套一般是指起衬垫作用的环套,主要起到耐磨和密封等作用,一般多采用耐腐蚀材料制成,碳化硅,俗称金刚砂,碳化硅在大自然以莫桑石这种罕见的矿物的形式存在,含量较低,因而现有的碳化硅多为人工合成,合成后的碳化硅硬度高,耐磨性强,因而被广泛应用在制造业、金属冶炼、汽车零件等领域,其中利用碳化硅制造成型的衬套耐磨性强,硬度高,使用广泛。 [n0003] 现有的碳化硅衬套大多一体成型且为单层结构,在使用过程中,随着轴承等转动,会产生较大的噪声,长此以往不利于衬套的稳定使用,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碳化硅衬套来解决上述问题。 [n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衬套大多一体成型且为单层结构,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较大噪声的缺点,而提出的碳化硅衬套。 [n0005]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碳化硅衬套,包括外衬套,所述外衬套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安装环,多个所述环形安装环内侧壁嵌设有同一个内衬套,所述外衬套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安装底座,所述安装底座外侧壁开设有上下贯穿且与内衬套连通设置的通孔。 [n0006]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n0007] 所述外衬套顶部固定连接有二级衬套,所述二级衬套内径大于内衬套内径。 [n0008]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n0009] 所述外衬套内部设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位于二级衬套下表面和内衬套上表面之间。 [n0010]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n0011] 所述外衬套、内衬套和二级衬套均采用碳化硅材料制成。 [n0012]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n0013] 所述外衬套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排布的固定块,所述安装底座上表面开设有与固定块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固定块和安装底座之间通过螺栓固定连接。 [n0014]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n0015] 所述通孔孔径不小于内衬套内径。 [n0016]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n0017] 1、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碳化硅衬套,通过外衬套、环形安装环和内衬套之间的相互配合,使用时,将内衬套嵌设在多个环形安装环的内部,这样使得外衬套与内衬套配合形成双层结构且中间呈部分空心设置,设计灵活,这样可有效减少运行过程中的噪声,便于装置长久稳定的运行。 [n0018] 2、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碳化硅衬套,通过外衬套、内衬套、安装底座、固定块和螺栓之间的相互配合,通过拆卸螺栓可使得外衬套与安装底座分离,从而方便内衬套的安装与取出,同时更换时只需更换内衬套,外衬套与安装底座等可重复使用,降低了更换维护成本,适宜推广使用。 [n0019]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碳化硅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n0020]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n0021]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碳化硅衬套中安装底座的剖视图; [n0022]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碳化硅衬套中安装底座的俯视图; [n0023]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碳化硅衬套中外衬套与环形安装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n0024] 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碳化硅衬套的正视图。 [n0025] 图例说明: [n0026] 1、外衬套;2、环形安装环;3、内衬套;4、安装底座;5、通孔;6、二级衬套;7、密封圈;8、固定块;9、安装槽;10、螺栓。 [n002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n0029] 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碳化硅衬套:包括外衬套1,外衬套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安装环2,多个环形安装环2内侧壁嵌设有同一个内衬套3,外衬套1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安装底座4,外衬套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排布的固定块8,安装底座4上表面开设有与固定块8相适配的安装槽9,固定块8和安装底座4之间通过螺栓10固定连接,通过拆卸螺栓10,可使得安装底座4与外衬套1分离,这样便于内衬套3的安装与取出,安装槽9的内底部和固定块8下表面分别开设有与螺栓10相适配的螺纹贯穿孔和螺纹槽,方便螺栓10的安装。 [n0030] 其中,安装底座4外侧壁开设有上下贯穿且与内衬套3连通设置的通孔5,通孔5孔径不小于内衬套3内径,便于将安装底座4与内衬套3、外衬套1整体套至指定安装位置。 [n0031] 其中,外衬套1顶部固定连接有二级衬套6,二级衬套6内径大于内衬套3内径,外衬套1内部设有密封圈7,密封圈7位于二级衬套6下表面和内衬套3上表面之间,这样保证了本衬套整体安装后的稳定性,外衬套1、内衬套3和二级衬套6均采用碳化硅材料制成,保证了外衬套1、内衬套3和二级衬套6的强度,从而保证了本衬套整体较长的使用寿命。 [n003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n0033] 使用时首先将密封圈7垫至内衬套3的顶部,再将内衬套3依次穿过各个环形安装环2并插设在外衬套1内,由于密封圈7自身的弹性性能,保证了密封圈7能从环形安装环2内侧穿过。 [n0034] 待内衬套3底部与外衬套1底部齐平后,再将安装底座4上的安装槽9与固定块8对准并插入,并利用螺栓10锁定固定块8与安装底座4,避免内衬套3从外衬套1内移出,最后,将外衬套1、二级衬套6和安装底座4整体套至指定安装位置,此时,外衬套1与内衬套3配合形成双层结构且中间呈部分空心设置,设计灵活,这样可有效减少运行过程中的噪声,便于装置长久稳定的运行。 [n0035] 需要更换内衬套3时,只需将本装置整体取下,然后松开各个螺栓10,将安装底座4取下后即可将内衬套3取出更换,更换时只需更换内衬套3,外衬套1与安装底座4等可重复使用,降低了更换维护成本,适宜推广使用。 [n0036]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碳化硅衬套,包括外衬套(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套(1)内侧壁固定连接有多个环形安装环(2),多个所述环形安装环(2)内侧壁嵌设有同一个内衬套(3),所述外衬套(1)底部可拆卸连接有安装底座(4),所述安装底座(4)外侧壁开设有上下贯穿且与内衬套(3)连通设置的通孔(5)。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套(1)顶部固定连接有二级衬套(6),所述二级衬套(6)内径大于内衬套(3)内径。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化硅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套(1)内部设有密封圈(7),所述密封圈(7)位于二级衬套(6)下表面和内衬套(3)上表面之间。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化硅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套(1)、内衬套(3)和二级衬套(6)均采用碳化硅材料制成。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衬套(1)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呈环形阵列排布的固定块(8),所述安装底座(4)上表面开设有与固定块(8)相适配的安装槽(9),所述固定块(8)和安装底座(4)之间通过螺栓(10)固定连接。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化硅衬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5)孔径不小于内衬套(3)内径。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102107152B|2012-10-24|一种立轴式制砂机 CN2877850Y|2007-03-14|节能型球磨机 CN201906629U|2011-07-27|一种立轴式制砂机 CN109226914B|2020-04-28|一种自由曲面型腔电解加工用阴极 CN214331220U|2021-10-01|碳化硅衬套 CN206092374U|2017-04-12|一种汽车水泵法兰盘 CN104722357A|2015-06-24|一种立轴式制砂机 CN107775376A|2018-03-09|一种圆锥机偏心套结构的加工方法 CN201330798Y|2009-10-21|一种耐磨轴承座 CN205310599U|2016-06-15|一种精细粉碎机的转子轴芯 CN207709111U|2018-08-10|一种圆锥机偏心套结构 CN212357026U|2021-01-15|一种熔融石英陶瓷辊异形件 CN204583336U|2015-08-26|一种立轴式制砂机 CN210565462U|2020-05-19|一种破碎锤中的活塞环 CN212615869U|2021-02-26|一种往复式压缩机连杆 CN212055523U|2020-12-01|十字转向装置的轴套 CN210752857U|2020-06-16|镶嵌式复合圆锥破衬板 CN206908432U|2018-01-19|高压电机用托架 CN203627718U|2014-06-04|内齿圈 CN209812738U|2019-12-20|一种混凝土大型搅拌连接轮 CN210342176U|2020-04-17|一种塑料成品流槽井 CN206962656U|2018-02-02|一种电机穿芯用短轴 CN210531438U|2020-05-15|一种方向盘转向机用法兰内圈 CN210753154U|2020-06-16|一种组合式硬质合金复合破碎机衬板 CN203082216U|2013-07-24|旋转轴的金属密封装置及混凝土搅拌机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18395.0U|CN214331220U|2021-01-18|2021-01-18|碳化硅衬套|CN202120118395.0U| CN214331220U|2021-01-18|2021-01-18|碳化硅衬套|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